伏尔泰,拿破仑,贝多芬之间的联系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5-06 20:59

我来回答

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5-12 12:09

贝多芬的许多音乐作品则充满了激越昂扬之气,是一曲曲鼓舞斗志的进行曲。也许,很多人会注意到,德国音乐届有两位音乐大师的作品和两个对德国历史近程产生过重大影响的人物有着神秘的联系:一个是贝多芬与拿破仑,一个是瓦格纳与希特勒。这次要谈的是拿破仑这位《英雄交响曲》最初的主人公与贝多芬之间的爱恨过节。
在同辈人中,只有贝多芬是可以在影响力上与征服者拿破仑相提并论的。歌德是位贤者,但不是战士。当拿破仑作为世界征服者以他的刀剑给德国带来沉重的创伤时,德国的天才们也正在德国的天空上翱翔。19世纪没有人能比拿破仑和贝多芬两人更有震撼世界的力量。知道今天,也没有交响乐能像贝多芬交响乐的最后乐章那样更能鼓舞人们的勇气和献身精神了。

拿破仑征服维也纳时,市内正在上演贝多芬的新作品《第五交响乐》,一位军官在最后乐章开始,情不自禁地跃立高呼:“皇帝在此!”这一偶然事件揭示了人们的内心感受,具有深刻的含义,说明千万颗心同时感受到了这一点。为什么从来没有人把拿破仑与莫扎特和康德相比?为什么古往今来只有拿破仑能让贝多芬为其谱写交响曲?

拿破仑和贝多芬年龄相仿,身材也差不多。年轻时,两人都以新异教徒的气派狂饮。在一个*教的世界里,他们根本不考虑什么道德或什么完美的世界。当拿破仑席卷欧洲并取得一个又一个辉煌的胜利时,贝多芬也一次又一次地在他的作品结尾处表现出其追求胜利的愿望,不难看出他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理想和主导他思想的君王思想。

1803年,当拿破仑已经吞噬了大部分的德国和奥地利领土后,作为莱茵兰人的贝多芬并没有半点的悲伤,而是为*的狂狂潮所激动。那时,他创作了《第三交响乐》,他用铅笔在第一页上写到:“为拿破仑而作。”在第一份草稿上,他写了两个名字:拿破仑·波拿巴,还有路德维希·冯·贝多芬。

的确,在这首交响乐中,贝多芬在第一章的三和弦中将拿破仑推入主宰世界混乱的地位,而在结尾的乐章里赋予他凯旋胜利,但是在中间假若了一段英雄的葬礼进行曲。有人说,他那时就已经预知了这个伟大人物的悲剧。最后,他署了自己的名字,是有准备去付印的。也许是当时的国家气氛不允许“一个德国人向自己的敌人表示敬意”吧,贝多芬那时始终没有径直走向自己敬仰的那位英雄。然后,接着发生的事情更具戏剧性。当时这部草稿一直被锁在抽屉里,尚未付印,也没有公演,直到一年后他的学生向他说了巴黎的最新消息:拿破仑本人要登基做皇帝了。“什么?”贝多芬叫道,“他难道不是一个普通人吗?他现在也将开始践踏*肆意妄为了!他希望居于万民之上,成为一个暴君!”说着,他便把《第三交响乐》写着标题的那一页撕得粉碎,扔在地上。

贝多芬曾经注意和猎取当时战争中的确存在的英雄主义的一面,并把它谱如其光辉的《第三交响乐》和其他的音乐作品里面。然而,拿破仑称帝将这场战争的性质彻底改变了。激动过后,热爱自由的贝多芬重新写了《第三交响乐》的首页,改名为《英雄交响乐》,并在下面用意大利文写道:“为纪念一个伟大人物而作。”在另外一页上,他删除了拿破仑的名字。经过一番有意思的周折之后,这部作品最后献给了一个名叫劳勃科维茨的亲王。

五年之后,拿破仑作为皇帝和侵略者,第二次来到维也纳,他计划出席一场贝多芬的钢琴音乐会,但临时因故不能参加。而贝多芬也礼貌地拒绝了拿破仑邀请其访问巴黎的约请,并对法国人民能容忍一位皇帝而感到恼火。在随后的歌剧《菲代里奥》和《第五交响乐》中,贝多芬都选择了对自由的歌颂。剧本采用高度现代化的形式,把一些*犯带上了舞台,他们齐声高歌,使戏剧在热烈追求自由的*中结束。不久,贝多芬在《庄严的弥撒曲》中又为自己对世界的感情塑造了一幅新的象征性图画,当时离《英雄交响乐》完成已经二十年,战争也已经结束八年了。而他的作品中又重新出现了挑战的喇叭声,在恳求上帝赐予和平的段落中出现了军乐。当众生*永生,高呼上帝“万岁”时,天空真的豁然打开了,最后在“光荣,狄俄尼斯索”中,一切*思想和价值都停止了。作品以理想化结束。
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
E-MAIL:11247931@qq.com
Top